日     ENGLISH

首页 > 学者观点

芮明杰: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1. 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水平与特点

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是指从目前我国的现行产业结构动态演化至面向未来的带有中国社会制度文化、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存量、知识技术资源、消费倾向、生态环境等特色的、基于新的比较优势基础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国现代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我创新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复合、产业价值链优化、内外向结合、开放先进等特点。

2. 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挑战

1)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开始放慢,结构问题严峻,从中国目前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状态来看,传统产业已经开始衰退产能过剩严重,新兴产业虽然在快速成长,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比较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比较小,且发展受阻,而传统产业规模大改造调整困难重重,可以说中国目前已然步入了产业结构性陷阱之中,问题是我们怎么走出这个陷阱?这是重大挑战。

2)中国现在的绝大部分新兴产业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由我们自己新创造的产业,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多年、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因此一旦我们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则必然要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这些优势产业开展激烈竞争,争夺市场。为了防范未然,今天的发达国家一定会采取技术封锁、人才封锁、市场争夺等手段阻击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他们的优势对我们的弱势,可以预知的结果就是:中国新兴产业要形成国际竞争力难度是很大的,这是重大挑战。

机遇

1)随着人类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新生活方式、幸福生活追求的可实现性加大,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我认为有三个重要的方面:消费需求的个性化,集成化与便利化。以生产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技术与方法支持的产业体系与结构实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产服务体系与结构,今天正在发展创新的新技术新模式,实为消费者现在与未来的需求变化与消费习惯变化所准备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今天与未来的可能变化正在引导技术的进步,引导方法与模式的创新,进而成为推动了产业结构动态演化的最重要的机遇。

2)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新型技术大量涌现,其中不乏有改变目前整个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重大技术进步,所以关注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建设必须关注这些技术的进步与变化趋势。我们把这些重大技术归为两大类:可广泛应用型新技术与专业性应用新技术。可广泛应用型新技术是这些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产业之中,或直接应用或融合应用,构成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装备、技术、工艺与产品基础。这类技术很多,例如: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几乎所有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最基础的技术,由于机器的深度学习突破,由机器进行智慧生产、智慧服务、智慧交易、智慧沟通、智慧办公、智慧生活等成为现实,相应的产业将发展成为智能产业也是可以期待。专业性应用技术是指只能在一或几个产业中应用的新技术,例如: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是开发与制造智能装备的技术,例如开发制造3D设备的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3、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三大重点

1)产业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AbernathyUtterback(1978)著名的“A-U模型”指出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包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交替迭代持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产业创新的过程。产业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前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离不开市场竞争机制的存在,产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产业创新的成功就是新兴产业成长与发展。产业创新成功的标志是新产品尤其是原创性新产品或服务的商业化成功。任何新产品的商业化成功一定与市场创新分不开。

2)拥有与掌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因为它也是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进入的敲门砖。我国现行产业结构之所以总体处在全球价值链上低端位置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差、劳动力素质技能差,生产组织方式落后。因此通过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掌控,以此谋求在新兴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应该说是可行的路径。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现行产业结构转换到现代产业结构是整体产业内容的转变、是整体技术与组织方式的转变,更是整个制度与人力资源体系的转变。

3)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在现行产业结构到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创新型企业是关键的主体,其中“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存在于发展对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与一般创新型企业存在本质的区别,既有外在层面的区别,如规模、效益、影响力等,又有内在层面的区别,如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创新成果的辐射效应、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研发网络的全球化等。“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无论是在外在层面还是内在层面都做得更好、更强,更是新兴产业成长、产业结构演化的内生动力主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 | 国际竞争网络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 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