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日 ENGLISH
史丹:做好工业史研究,担负起历史使命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委会经过两年多酝酿,于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成立40年来,始终关注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对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和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业史专委会成立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历史科学是基础学科,无论哪一个学科,只有形成了扎实的史学研究,才能叫做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国工业史专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功能,促进学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史研究搭建一个平台,团结全国有志于工业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开展研究。中国工业史的研究将为工业经济学、工程技术学等一些应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更加坚定的科学基础,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从研究的角度,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但研究中国工业史,我认为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历史时期。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相比,70年是很短暂的时间。但是这70年,却是使中国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70年,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的70年,也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全球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的70年。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GDP约占全球的30%,代表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是一个真正的中央之国。然而,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发展的新篇章,也是旧中国逐步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开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GDP只有全球的百分之三左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中间虽然也走过弯路,但是,工业化的速度还惊人的,只用7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转变,比先行工业化国家少用了近1百年的时间。70年来,中国从一个弱小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不仅是工业行业门类齐全,而且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运输体系,产业布局、产品市场及规划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出口国,50多项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回归世界舞台中央的驱动力量。这就给我们史学研究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新旧中国呈现截然不同的工业化发展状态? 深入研究新旧中国工业史,才能深入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条件,解释为什么工业化在新中国才得快速推进的原因。
工业化起源不在中国,但是把全球工业化推向高潮的是新中国。中国不仅通过改革开放快速地实现了本国工业化,而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工程技术项目输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动落后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其涵盖的人口至少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研究新中国工业史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中国建成全面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新纪元,工业史也是当今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多学科共同开展研究。从研分内容来看,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至少要研究以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我在访问印度时,印方一位学者的议论引起我的思考,他认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道路完全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走西方的道路。而印度则是正在创造自已的发展道路。我认为,这一方面是印方学者不完全了解中国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不够,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一些前辈研究过工业史,出版了影响至今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但是时间截止到1986年,需要后人继续开展研究。
中国工业化进程高度集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和方针,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所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模式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在中国工业史研究中应该占有核心地位。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首先就是要总结新中国推动工业化的进程的历史经验。
二是中国工业科技史。科技进步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没有科学技术创新就不会有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研究中国科技史,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经过研究,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进程起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中国工业科技在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存在着部门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中国工业科技史要总结分析中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史条件及其经验、教训。与李约瑟相近的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中国工业科技史研究应该对这两个问题都有解答。
三是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发展史。如何说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和中国工业科技术史分别是史学与经济学、史学与工程技术学交叉的学科,那么,中国工业发展史应是史学与工业经济学的交叉。中国工业发展史主要研究各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条件。从总体上看,中国工业化水平进入中后期阶段,但行业发展不平衡,每个工业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各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就构成了中国工业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发展史也应包括中国工业区域发展史,分析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地理条件、运输条件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等。
此外,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内容还应包括中国工业编年史,中国工业的历史人物研究等诸多内容。编年史主要体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闪烁明珠。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人瓦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人爱迪生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是不能不提及的人物。中国工业发展也有许多重要的重要人物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包括理论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等。
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历史研究之树常青,但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工业化的前沿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并对知识创造和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目前,史学研究已出现量化历史的研究方法,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要善于利用多学科交㕚融合的优势,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革命的机遇,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平台,学会将积极创造条件,团经广大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为中国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是在工业史专委会成立仪式及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讨会上的致辞,发表时略有修改。